“混合云是指來自公有云的計算、存儲與來自私有云基礎架構的組合,并且私有云架構通常以本地云軟件堆棧的形式運行在服務器上。在混合云模式下,公有云和私有云環境既彼此獨立,又能通過連接加密的形式相互關聯。”

混合云只是云發展進程中的過度階段?
最初,唯一的“真正的”云是公有云。
在公有云出現之前,有些人認為它并不適合企業,或者可能只用于測試/開發環境。但事實并非如此,公有云成為了信息技術領域創新和變革的重要推動力。
私有云誕生以后,同樣被公有云支持者所嘲笑。這只不過是種傳統思維,或者公有云商家企圖以此來保住他們在云計算領域的地位。Wikibon 在2015年提出了“ 真正的私有云 ” 一詞,表明云既是一種技術,也是一種操作模型(私有云需要的不僅僅是“虛擬化+”)。
同樣的情況又出現了。在2010年,混合云經常被認為是云計算發展過程中的過渡階段,或者是“雙峰”戰略的一部分,而不是被作為未來云計算領域的主角對待。
混合云走向主流
未來云計算領域可能更加需要混合云和多云解決方案
對于如今大多數企業而言,混合云和多云(具有多個云,混合云的超集)與過去的多供應商一樣已經成為現實。
調研公司Wikibon認為,未來云計算領域可能更加需要混合云和多云解決方案。在亞馬遜、VMware和Nutanix等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支持下,也出現了一種普遍共識,即混合云的必要性。
現在,企業工作數據越來越多地轉移到云,但也出現了某些弊端 ,例如監管障礙、數據安全問題、對傳統應用程序的依賴以及異常數據集等問題,這些已成為將整個企業數據遷移到公有云的最大障礙。
而混合云模式利用公有云提供商的優勢,同時保持私有云解決方案的速度和可靠性。
公有云服務提供商能夠按需立即配置計算和存儲資源,而無需構建內部部署解決方案所需的大量前期成本和時間。它還使組織能夠利用通過云提供的人工智能服務,例如 Amazon Rekognition,一種深度學習驅動的圖像識別系統,以及支持Alexa虛擬助手的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Amazon Lex。
私有云組件可以快速傳遞信息,并且不依賴于互聯網連接來運營。擁有私有云組件可使用內部部署服務器,對互聯網連接的干擾不會使業務運營完全停頓。
對于具有季節性或可變工作負載的行業,通過私有云以處理正常工作負載,同時依靠公有云資源來處理突發工作負載,可能是一種最佳IT策略。這為企業節省了大量成本。
龐大市場吸引云計算主力軍加入
對于混合云解決方案的認知,還沒有達成普遍共識。就現狀來看,混合云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。
在公有云領域,各大公司都有不同的定位,如AWS在基礎架構即服務方面處于領先地位,微軟公司憑借眾多SaaS業務在基礎架構領域排名第二,Google LLC則在數據服務領域處于領先地位。這些廠商都是混合云的主力軍,都有可能成為領導者。
數據中心和私有云領域的公司也是如此。VMware及其母公司戴爾、上文中出現的微軟、Oracle、IBM、思科以及惠普等公司都擁有大量數據中心,并且他們正在創建私有云、現代化應用程序以及利用AI挖掘數據價值。
越來越多的供應商正在迎合市場對混合云解決方案的需求,亞馬遜、谷歌、微軟和Rackspace等公有云運營商提供軟件(一些通過第三方合作伙伴),以便輕松部署混合云解決方案。
例如AWS re:Invent 2018中引入的解決方案AWS Outposts,允許企業使用相同的API和工具擴展AWS應用程序,并允許開發人員在本地部署相同的應用程序,而無需重寫數據以適應位置變化。微軟公司的Azure Stack軟件也提供了相似的功能。
另外,IBM在2018年以340億美元收購RedHat軟件公司,大多數公有云和私有云環境都支持Red Hat Linux和OpenAccess,這更加凸顯了混合云和多云領域存在商機。
簡單來說,混合云就是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重建一個云服務架構器,使它同時包含公有云和私有云的部分功能,同時又規避了這兩種云的缺陷。混合云的發展已經具備自身優勢和技術支持,同時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。混合云想要成為云時代的主角,只是時間問題。